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老兵结局

第六章 围缫红军 第7、8、9节

7

话说王哥一行人自与韩德勤分手后,即往东北。

路途几经周折,好不容易才踏上东北的白山黑水,哪知,9月18日,传来了日本关东军炮轰沈阳北大营随即侵占沈阳的消息,举国震惊的“九.一八事变”发生了。

周树杰很快联系上了叔,得知,他随东北边防军霍守义部奉调入关,于是,周树杰仨折身返回关内,不久,就与周树杰叔叔相遇了。

周叔叔在霍守义手下倒是一个管事的,此时,他正愁手下缺人,一听周树杰仨前来投奔,自然高兴,连连搓着双手,裂着大嘴说:妈拉个巴子,老子正缺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兵,尤其是一线的基层指挥官呢。

周叔叔一对三角眼,朝面前三个年轻人来回扫视了几遍,然后,首先问王哥:“来之前,你在部队干什么职务?”

“报告长官,我的职务是上尉连长!”王哥挺直胸膛,一个立正。

“你呢?”周叔叔转头往向周树杰。

“我是少尉排长,”周树杰同样一个立正。

周叔叔满意地点点头,然后将目光投向陈继祖,问:“你呢?”

“报告长官,我是上等兵。” 陈继祖底气明显不足,但是,还是挺直了腰板,低声回答:“任职班长”。

听完三人的介绍,周叔叔低头思索,踱了几步,然后抬头对王哥和周树杰二人说:“你们二个先委屈一下,到下面先从排长当起吧。”

“是!”王哥和周树杰二人同时敬礼立正,对王哥来说,当不当官无所谓,只有一口饭吃就可以了。

这时,周叔叔来到陈继祖面前,拍着他的肩膀,笑吟吟地说:“你,还是官复原职,仍当你的上等兵班长吧。”

“谢谢长官!”陈继祖立即挺胸立正,大声回应,然后,偷偷瞄了一下旁边的王哥,一丝得意在心中掠过。

周叔叔不愧是一个老江湖,他一眼就看出,王哥和周树杰就是带兵的料,至于陈继祖,历练历练吧。

在王哥的要求下,陈继祖被归到了他的排里。

离开周叔叔那儿,陈继祖不服气地嘟囔道:“王哥,早知道这样,我开头就自报上尉连长了。”

王哥和周树杰听了,顿时笑了起来,二人一齐指着他说:“你真是一个官迷!”

就这样,王哥三人在东北边防军霍守义部重新开始了军旅生涯。

霍守义,辽宁人,与少帅**是同乡,少年好学,饱读诗书,胸怀忠义,为人正直,富有爱国之心。早年弃文习武,考入北平高级警官学校,在校时,霍守义因聪明上进,受到**关注。从高级警官学校结业后,**让其回东北,又在吉林陆军军官教练处继续学习。由于霍守义博学多才与积极的进取精神,更为**所赏识,两人经常谈古论今,尤其对日本军事的研究颇有见解,**视其为心腹。

东北边防军入关后,**让霍守义担任警卫师领导的重任,并率部驻守北平南苑,负责张氏住宅——原顺承郡王府外围的警戒。

在霍部期间,一时无战事,王哥和其它官兵一样,除了每天日常操练外,倒也无所事事,部队嘛,一旦官兵无事可做,那事就开始多了。闲暇时,一些不安分的官兵就开始趁机偷偷跑出营外,扰民滋事,惹事生非。

几次接到民诉,尤其剌耳难听的是,说东北军不到关外抗日,反倒在北平城祸害百姓类的话。这可把霍师长气不打一处来,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,哪里痛就往哪里戳,自“九.一八事变”以来,霍守义最听不得这类话,恼怒之余,怎么办?几番思考,他想出了一招。

你们不是闲得蛋疼吗?我就让你们有点事做,而且,这个事一旦做好了,还一举几得。

他聘来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教官,给他们下达的任务是:教授基础文化,战术理论。并规定学习对象:部队连以下低层官兵。

部队连以下低层官兵大多是贫家子弟,大字不识,而且,早已不是读书的年龄了,再说,平时早已撒野惯了,哪受得了坐冷板櫈的束缚?

消息传开,营中抵触情绪炸开了。

怎么?想造反?

霍守义铁腕一挥,接着宣布,学习成绩,一月一考,一次不及格者,扣当月军饷;二次不及格者,军官降职,士兵关禁闭;三次不及格者,直接滚他妈的蛋!

当然,有罚也有奖,成绩优异者,可以破格晋升。

霍守义的措施简单粗暴,关键还有效!这下,想不满的官兵们都集体闭嘴了。

其实,让低层官兵消停不惹事生非,固然是一层意思,另外,主要的是,霍守义也是一番苦心。他认为,都三十年代了,早已不是冷兵器时代了,如果没有一点现代战争思维,怎么应付得了今后可能发生的对日战争?学习文化,学习现代战术,就是提高每一个官兵军事素质,提升军队整体战斗力。

而手下这些官兵,尤其是下级官兵大多数是文盲,他们缺少的正是文化和军事理论知识。

王哥起先也不怎么理解,想这么大年纪了,还上什么学?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下来,他不仅认识了许多字,而且脑子也似乎突然醍醐灌顶,一下子明白了以往许多战斗为什么失败,为什么胜利的道理,自此,他学习更上心了。

8

一年后的一天,见战友们都能学会给自已家里或亲戚朋友写信了,王哥突发奇想,我既然识了那么多的字,也可以给人写信呀。于是,他想到离家这么多年,该给家乡的三叔写一封信报平安,但是,很快转念一想,妈呀,他是一个瞎子。

然后,他搜枯索肠想脑子里可以去信的人,想了半天,突然,他想起了秦荣兰,一想起秦荣兰,他的内心顿时翻滚起来,一连串的问号开始萦绕在他脑际,她现在怎么样了?她是不是记恨我当初的失约……

当他准备提笔,突然想起,他只知道她家大概方位是河北保定秦家村的,根本就不知道她家的具体地址,谁知道河北保定有多少秦家村?这信往哪儿寄啊?

因写信让他想起了秦荣兰,一下子尘封了多年的思念开始袭扰他早已平复的内心,真谓英雄也有儿女情长时,几天间,他象着了魔似地魂不守舍,心绪不安起来。

这天,陈继祖在营房撞见王哥,见他一脸憔悴,突然惊叫道:“王哥,你是不是病了?脸色这么难看?”

陈继祖是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。

经陈继祖再三追问,王哥这才不再隐瞒,将与秦荣兰的事说开了,说完,心里一下子松了许多。

“王哥,真对不起,当初你为了我打抱不平,错过了你们见面的好机会。”陈继祖听后愧疚不已。

沉默一会,陈继祖着急地说道:“这五、六年间,你怎么不去秦家村找她呢?”

“哎,这么多年哪有机会啊?”王哥不由苦叹一声,“如今,谁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呢?”

沉默片刻,王哥自言自语,又低声音叹息了一句,“她大概已有二十三、四岁了,也许早已嫁人了……”

“王哥,说不准,她一直在等你呢,”陈继祖努力找词安慰,认真地道:“以我看,你不如现在亲自去她家一趟,如果她已经结婚嫁人了,那你从此也就死了这份心,再也不必牵肠挂肚了。”

听了陈继祖的话,王哥开始有点心动了,他想,倘如果真如陈继祖说的那样,秦荣兰仍然在等着自己,而自己也不作一点努力,哪岂不是辜负了她的一片深情?

见王哥犹豫,陈继祖再次劝说,“试试看嘛。”

是啊,常言道,不见棺材不掉泪,何况,棺材还没见到,我怎么能轻易放弃呢?王哥觉得陈继祖的话也有道理,又进一步想,不管秦荣兰现在怎么样了,那怕是已经结婚嫁人了,至少见了她,可以向她解释当年“不辞而别”失约的原因,免得心里一直如有一块巨石压在心中。

凡事总得有一个了断。经陈继祖一通劝说,最后,王哥决定跑去秦家村找秦荣兰。

次日,王哥向长官请了假,不费几天周折,他找到了秦家村,一打听,秦荣兰一家早已举家搬迁了。

问起原因?是有土匪找上门来灭门报复了。

不是说那次剿匪,西狼山的土匪全都被剿灭了吗?

原来,那次剿匪当夜,二当家的他悄悄跑到山下去逛窑子彻夜没归,结果,拣了一条命。

事后,得知匪巢被端原因,二当家重新纠集了一帮人,为不忘给大当家报仇,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偷袭了秦家,幸好,那晚秦家人为第二天举行佛事,提前夜宿在寺庙里,这才避过一劫。

结果,土匪扑了一个空,恼羞盛怒之余,一把火烧了秦家。

眼看家乡不能再呆下去,秦家人只得变卖了田地家当,吓得逃往外地,至于到底去哪儿?谁都不知道了。

听到这消息,王哥满腔的思念热情,犹如劈头盖脸浇了一盆凉水,彻底心灰意冷了。

9

转眼,时间来到1935年夏,**被任命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(总司令是蒋介石),他的16万东北军主力也被蒋介石调至陕甘围剿红军,霍守义随**同时调往西北,驻扎在洛川一带。

此时,王哥在霍部已升任上尉连长,并颇为霍师长赏识。

同年底,**红军经过长征抵达陕北根据地。

洛川在延安南面,与延安相距只有百里,霍守义部防地与红军接壤。按照国军军事委员会部署,**所部东北军的任务是与杨虎成的西北军一起围控刚驻下的红军。然而,**和杨虎成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极为不满,不仅没有积极围控红军,反而和**眉来眼去暗中建立了合作关系。

**私下密授霍守义:我们要抗日,要打回东北老家,就必须联合**。

霍守义深谙其义,为此,多次奉**之命掩护进步人士进入苏区,其中包括美国记者斯诺。当**要人由内地去延安,或由延安去内地,途经该管辖地段,也给予了食宿安排、关系联络、路途安全等方便。

具体执行秘密任务的王哥常常为此感到疑惑不解,国共不是死对头吗?但作为军人,以服从命令为天职,不该问的坚决不问!而到他这儿,又给自已加了一条:不该想的坚决不想!

1936年12月西安事变,蒋介石迫于各方面压力答应停止内战,可他一到南京就把随同一起回去南京的**扣押了。

1937年3月,东北军各军归南京军政部直辖,为避免被**赤化影响,东北军和西北军即被调离西北,调到河南后又进行所谓整编,实质为内部瓦解分化。

结果,东北军整编为中国陆军第57军,缪征流中将为军长,下辖两个师:其中,111师,师长常恩多;112师,师长霍守义。

通过整编,霍守义所部实力达到一万二千人,其任务作为一线主力随时待命拉上前线作战。

1937年,“七•七”芦沟桥事变爆发,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,第57军奉命由河南防地步行前往漯河,再铁路转运江苏邳县,随即行军进驻淮阴布防准备迎接战斗。

然而,这边部队还未完全安顿下来,那边“八•一三”淞沪抗战骤起。

国军军委会急令第57军111师进驻南通,阻止日军登陆入侵苏北;又令第112师霍守义师长率部轻装急驰靖江,掩护江北侧翼。

军令急促,十万火急,为争取速度,第112师将师部辎重留在淮阴,由副师长王肇治留守,霍守义师长随即率部赶往靖江,途中,又传来江阴要塞危急,军令再改,于是,又被紧急驰援江阴。

1937年8月下旬,霍守义师长率第112师自靖江渡过长江,踏上了江阴。

这是王哥第一次踏上江南的土地,趁着部队行军途中临时休息,王哥忽然兴起登上长江南岸的一块磐石,站在那,他放眼环视,眼帘中,一边,是黄浊汹涌的滚滚长江由西向东奔腾而去,另一边,是一望无际的稻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他既兴奋又好奇,兴奋的是这里风景如画,江山秀丽,好奇的是这里炊烟袅袅,男耕女织,一派世外桃源般的安祥,似乎,这里的人们根本不知道即将到来的残酷战争,他的心情不由变得复杂而又起伏。

“王哥,”身后突然冒出陈继祖,他凑上前来,看了看王哥,见他一副专注的模样,便疑惑地问:“看什么呢?”

王哥从沉浸的思绪中被唤醒,他看了一眼陈继祖,缓缓举起手,指向远处,“你看,多么好看的景色,是不是跟我们以前到过的地方所看到的大不一样?”

陈继祖顺着王哥手指的方向,慢慢放眼望去,只见千里沃野上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苑如阵阵波浪,令人心旷神怡,他不由脱口而出:“果真!真的很漂亮!”

忽然,他指着一望无际的稻田,象发现新大陆似地惊呼:“王哥,你看,这里的庄稼长得也好象特别有精神。”

王哥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,不由也感叹了一声,“是啊!”

陈继祖弯腰从脚下随手抓起一把泥土捏在手里,看了一眼,递到王哥面前,“你看这里的土地,好象也挺特别。”

王哥从陈继祖手里接过泥土,在手掌中搓了搓,又放到鼻下嗅了嗅,不由再次感叹:“这里的泥土都能挤出油来啊,都说江南是渔米之乡,果然名不虚传啊,”

“要是哪天打跑了小日本,不再打仗了,”王哥停顿了一下话头,将目光再次投向远方,深情地感慨: “我正想在这里搭一间茅屋安家,再置一块地,平时种种庄稼,闲时打打渔,或者养养猪,放放牛羊什么的,这该有多好呀?”

听着,陈继祖想了想,说:“王哥,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,你怎么忘了?”

“什么更重要的事?”王哥一脸迷惑,扭头望向陈继祖。

“到时,再讨一个老婆,生几个娃,”陈继祖看了他一眼,笑着打趣道:“老婆孩子热炕头呀。”

“哈,那倒是,”王哥听完,笑了起来,随后,他朝陈继祖肩膀轻轻一拍,接着说:“到时,我们俩就在这里做邻居,到老了,一起坐在大树底下,每天喝上几口小酒,哪不是神仙过的日子吗?”

哈哈哈,二人开心得同时大笑起来。

笑毕,王哥脸色忽然凝沉起来,过了片刻,他重重叹了一口气,对陈继祖说“唉,你瞧瞧,我们都到了成家讨老婆的年龄,可是,连年的战争不消定,不让人安稳啊。”

“狗日的小鬼子,真可恶!”陈继祖不由吐一口唾沫,狠狠骂了一句。

二人沉默了,想到不久日本鬼子就要来侵略,王哥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,脑海中一下子充满了无比愤慨,他暗暗咬起牙关,握紧拳头,心里发誓:一定要狠狠打击侵略者,保卫自己的家园,将小鬼子他们统统赶跑!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